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逝者如斯》APSMUSEUM展览现场

《逝者如斯》展览由欣稚锋艺术机构和陆家嘴中心L+MALL联合主办,作品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作曲家金望同步创作打造跨空间、跨时间、跨学科的大型沉浸式公共交互艺术装置。

展览分馆场的第一站是在上海杨浦滨江的边园,是建筑师柳亦春的最新力作。它既是望向城市江景的一道窗口,也是承载上海杨浦滨江工业历史的容器。在《逝者如斯》的展览中,APSMUSEUM与边园互相观望,向对方诉说各自的故事。

孤独图书馆,阿那亚
孤独图书馆,阿那亚

而伫立于沙滩上的孤独图书馆,面朝的是空旷的大海。建筑物由建筑师董功设计,外表看起来好似一块风化的岩石,有种返璞归真的纯净。在这里,每个人可以肆意地感受着光线、微风、和海浪,开始一种遥远的、平静的、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灵魂生活;放缓速度,专注于感受时间与所处的空间。

而《逝者如斯》便是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展览。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河边看着流水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这是对时间的感慨,时间中的一切都像这水流一去不返。通过实时传输的装置,观众可以在位于上海陆家嘴中心的艺术空间里看到阿那亚的海景,就仿佛身处孤独图书馆里一般,感受时间的流逝,海浪的潮起与潮落。而在孤独图书馆也同时能观看到APSMUSEUM馆内的景象,在跨越更远距离的两地进行互动,倾听《逝者如斯》与大海的故事。

《逝者如斯》APSMUSEUM展览现场

《逝者如斯》是一场建筑师、艺术家、和作曲家的合作,而这样一个结合建筑、影像、音乐的大型跨学科艺术装置又怎样能与诗歌擦出火花呢?

本次,我们将在《逝者如斯》的动画中加入诗人翟永明的诗歌《浮游生物》,在透明的屏幕上让词句可以在观众的触摸下产生互动变化。在《逝者如斯》的动画里,艺术家邱岸雄创造了来来往往的人与物,都是在时间洪流中沉浮的众生相,就如同《浮游生物》中所描述的:

“......
浮游生物 在海洋中行走
海洋如同糖浆一样粘稠
地球的胸膛起伏着 靠水滋补
而雪花暗藏的力量
也可让一座城市倾覆

从海洋到太空
我们觅食新的食物链
寻找新的生物群落 不久
我们会附着于国际空间站
下一个目标 尚不清楚
......”

©翟永明Studio

诗歌的文本与影像、音乐、建筑相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而在《逝者如斯》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诗歌的元素,将更多艺术形式结合,也赋予了展览新的意义。6月25日,让我们在阿那亚的海边,与《逝者如斯》中的建筑、艺术、音乐和诗歌共舞。

孤独图书馆坐落于北戴河渤海海岸,距北京约300公里的繁荣滨海社区内。正如此地季节性的海水变化一般,夏季蔚蓝宁静;冬季凝冰于面,孤独图书馆与这大自然的奇妙融为一体。

孤独图书馆是很多人心里的精神家园。它伫立在空旷的沙滩上,和现代社会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原则相反,你想到达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要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才能抵达。

图书馆外观上运用了清水混凝土和竹钢建造,没有复杂的修饰,没有多余的构造,意图打造出像“海边的一块石头”一样返璞归真的效果。该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图书馆内是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依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来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的关系,来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

孤独图书馆由董功设计,董功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事务所,于2019年被授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被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自2014年起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设计导师。

诗人、作家、文化品牌“白夜”创始人,《蜻蜓之眼》编剧。

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6年离职,后专注写作。1998年于成都创办文化沙龙空间“白夜”。著有诗集、诗文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十四首素歌》《行间距》《随黄公望游富春山》《最委婉的词》《毕竟流行去》等多部作品。作品被译为英语、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并在上述语系国家发表出版。

2012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同年获得第三十一届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翻译类图书奖,2013年获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奖”。2019年获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大奖。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建筑评论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建筑杂志Architecture China主编,曾担任密斯凡德罗奖欧盟建筑奖等国际重要奖项评委,曾担任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重大展览的策展人。2017年釜山建筑文化节艺术总监和2018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他的近期著作包括Made in Shanghai,Shanghai Regeneration,Towards a Critical Pragmatism: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China等。

世界著名的建筑师,策展⼈,评论家及教育家。

博埃⾥先⽣于1989年在威尼斯IUAV⼤学获得博⼠学位。2011年至2013年,他曾担任米兰市副市⻓, 主管文化时尚,并是米兰2015世博会总规划师及命题人,⽬前是佛罗伦萨市⻓首席城市⽂化专家顾问。博埃里先⽣同时是米兰理⼯大学城市学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荷兰贝拉罕建筑研究所,莫斯科斯特来卡等国际著名建筑院校。

从2007年开始,博埃里先⽣担任意⼤利建筑节策展人,目前也是圣保罗Calling的策展人,同时也是 2015年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年展主馆特邀策展人。其著名建筑作品包括米兰的"垂直森林",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整体规划,世界 G8峰会场馆规划及建筑改造,⻢赛地中海文化中⼼等。他的作品与设计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兰三年展,德国卡塞尔艺术大展,波尔多恩雷夫建筑展,柏林当代艺术中心,巴黎当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的Generali 基金会,东京TNProbe等国际著名艺术馆展出。

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始合伙人。

曾受邀在哈佛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兰西建筑学院、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等多所大学或机构演讲。其设计作品受邀参加了在上海、北京、香港、巴黎、波尔多、里昂、杜塞多夫、鹿特丹、布鲁塞尔、柏林、米兰、威尼斯、布拉格、巴塞罗那、维也纳、日内瓦、波士顿、东京、首尔等地举办的重要国际建筑与艺术展,如法国蓬皮杜中心当代中国建筑与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其代表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在超过26个国家的建筑与时尚杂志上广泛发表。曾获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以及英国AR新锐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美国AIA建筑类最佳荣誉奖、亚洲建筑协会建筑奖金奖、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等。

邱岸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其作品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新媒体形式表达其对当代社会批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代表作品有动画片《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于2007年创立“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

邱岸雄最新的作品包括大幅的绘画,动画, 以及录像装置。如邱岸雄2006年的作品《新山海经》是由千余张水墨画联接而成的动画作品。这件作品的名字本身就取自中国的传统神话《山海经》。除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整个作品同时具有梦幻的色彩:细致明确的图像加上让人难以置信的叙述,忠实地描绘了我们所生活的荒谬的周遭世界。

作品为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香港美术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Museum, 东京现代美术馆(MOT),奥斯陆 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苏黎世Kunst Halle,悉尼白兔美术馆,香港M+当代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金望,作曲家,1978年生于中国上海。

其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等音乐会上演出。
除了纯音乐作品的创作,金望还与各领域艺术家广泛合作。

与艺术家杨福东合作多部艺术电影以及多媒体影像作品如《陌生天堂》、《竹林七贤》、《断桥无雪》、《第五夜》,参展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利物浦艺术节、卡内基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德国汉诺威电影节等多个艺展及影展。2010年为杨福东执导的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PRADA广告艺术短片《First Spring》创作音乐,通过PRADA官方网站播出。

为艺术家邱岸雄的水墨动画影像作品《新山海经之一》New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Part 1(2006)、《新山海经之二》New Book of Mountains and Seas Part 2(2007)、《民国风景》Minguo Landcape(2007)、《山河梦影》Temptation of the land(2009)、《肖像》(2011)等创作音乐,曾展出于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美国斯宾塞美术馆、德国Barbara Gross画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开罗双年展、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亚太三年展、卢森堡现代美术馆、挪威现代美术馆等。2011年金望与邱岸雄合作的声音装置作品《基音》Fundamental Tone在上海当代美术馆《关注 Follow》展出。

金望2007年获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古典音乐大奖提名。

莫万莉,青年建筑学者,策展人。

她曾策划“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和“止物”(北京OCAT研究中心,2018)等展览,并担任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上海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助理策展人。自2018年,她担任Architecture China杂志执行编辑。她曾在包括《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城市-环境-设计》、Retrospecta、《Wallpaper卷宗》、《艺术新闻》等刊物多次发表文章。

莫万莉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候选人。她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胥一波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

胥一波博士是中国“垂直森林”和“森林之城”的践行者,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Stefano Boeri Architetti)的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总经理、米兰三年展中国区总协调。

在欧洲与中国有数十年绿色设计实践经验,曾任职于米兰的齐诺·祖奇事务所(CZA),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曾任教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院,并在 CTBUH 上 海国际研讨会、CTBUH 芝加哥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等。曾参与国内外多项建筑展览活动,包括 2014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北京设计周,上海 2015 城市空间季,上海 2116 计划,上海 2017 年城市空间火星种植计划等。将米兰垂直森林概念引入国内,负责建设了南京江北垂直森林,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上海百联集团衍庆里时尚中心改造,‘疗愈之山’深圳无障碍双创中心等。

白亦雄,罗德岛设计学院室内建筑本科在读生,重点学习方向为空间体验和适应性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