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他认为在数字时代“混乱”也可以成为一种美学,他生活在由真实和虚拟组成的图像世界,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质疑、建构。

王梓全的创作来自于对互联网及虚拟世界独特的观察和理解,探索虚拟和现实的阈值。他通过叙事性的计算机影像,在虚拟和真实空间进行复制和粘贴。王梓全认为电脑技术所营造出的虚拟世界,实际上是一种绝对完美的世界;虚拟技术克服了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参数化与网格化让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现实世界中难以营造的最佳效果。

王梓全,《Fake Reality》,2019,布料,现成物,200 x 200 x 200 cm
王梓全,《Fake Reality》,2019,布料,现成物,200 x 200 x 200 cm
王梓全,《Fake Reality》,2019,布料,现成物,200 x 200 x 200 cm

文化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这便是王梓全所关注的对象。按照列斐伏尔的观点,日常生活的空间性与现代性密不可分,是理解社会生产最重要的视角。王梓全的作品《Fake Reality》将真实的鱼用3D扫描与手工缝制的方式变成了一件填充物,还把电脑游戏中虚拟的树叶图像打印下来贴在真实的植物之上。这样观众可以闻到鱼与树叶的气味并看见图像,它们的本体却已经消失了。王梓全试图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隐喻城市空间中物质与精神领域的冲突。

王梓全,《数据绘画》,2018,布料,影像,尺寸可变
王梓全,《数据绘画》,2018,布料,影像,尺寸可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对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手机上虚拟空间与城市的物理空间相互重叠。《数据绘画》是王梓全对于虚拟与真实话题进行探讨的另一件作品,艺术家借由3D扫描技术将自己的身体经过数据化后通过打印变成了一个平面,并且使用屏幕展示了完整的过程。王梓全对现实世界中的形象与虚拟世界中的身份提出质疑,同时指出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是以消解传统文化为前提的。

王梓全,《后遗症》,2020,单频影像,有声,4’04’’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电子屏幕几乎被CG动画所填充,从智能手机、地铁电视到户外宣传。互联网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表面上的多样化,但是从软件制作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同质化的多样化”。在作品《后遗症》中,王梓全放弃使用的 4G动画作为屏幕艺术表现的形式,而是选择退回到作品完成的前一步,将没有被渲染的粗糙模CAD型展示给观众。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建模时所使用的红黄绿坐标还有打光轨迹,王梓全认为这种形态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他将诸多的形象通过叙事和旁白的引导,让观众理解软件系统运转方式和视觉语言的同时,把人们从完美的世界中拉回了三维软件本体,看清虚拟世界的真实面目和真实世界中的荒谬性。

王梓全

王梓全,199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9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杭州与上海之间。王梓全的创作来自于对互联网及虚拟世界独特的观察和理解,探索虚拟和现实的阈值,并用三维软件模仿真实世界中的荒谬。他通过叙事性的计算机影像,在虚拟和真实空间进行复制和粘贴。

近期展览包括:“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9;“Fragmentation”,The Coningsby Gallery,伦敦,英国,2019;“Material Statement”,Dyson Gallery,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英国,2019;等;并于2020年入围英国Ashurst新锐艺术家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