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艺术
参展艺术家 / 杨心广

杨心广,198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杨心广的创作以植物、泥土等自然物为题材,亦常将这些材料与工业物料交缠、叠加、并置使用。在他的实践中,草木泥石不再被视为被动之物,它们以极具主体性的姿态反向侵入和颠覆着现代发展观的叙事逻辑。
杨心广探讨自然物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特殊状态,并时常以富于幽默感的方式赋予两者新的讨论语境。
除去对自然物料的使用,杨心广的作品中还屡屡出现颇具工业感的材料,如铝塑板、铁丝网、不锈钢板、汽车橡胶内胎等,并与自然之物在形式上构成了奇妙的张力。自然物与人造物相互映衬,仿佛在仿造出文人意象里的“自然”,却同时又调侃般地拂去了那被建构的“自然”中所寄托的高远或苦闷。《空的立方》拥有理性的、建筑般的结构,尽管这结构中也被安插了或真或假、姿态各异的树枝。

2017
铁、木
79 x 250.5 x 79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坏土》中的“坏”字,意寓了艺术家想将土壤这个材料从客观的自然状态中提取出来并赋予其人文的价值判断,使其进入以人为主导的道德体系中,形成人格化的自然物与人的对立关系。主展厅中土壤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与人可以穿行和活动的空间分庭抗礼,两者之间被艺术家以极其繁琐的分界线区隔开来。对于杨心广而言,土壤是朴实无华之物,是真实世界的基础。在人类已习以为常地畅游于虚拟世界的当下,土壤仍将这漫游于无边之境的想象力的主体限制于现实的原初之地。

2018
土、铁
740 x 910 x 3 cm,520 x 820 x3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2018
土、铁
740 x 910 x 3 cm,520 x 820 x3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近年来,杨心广的兴趣总是生发于“土”。对树枝、树叶、狗尾巴草等“土壤之上”的自然材料的使用,延续了他以往创作中内在逻辑——依附于自然物的规律,顺势探求形式上的变化和更新。通过手工的方式对草木、枯叶等反复喷涂丙烯颜料这样的工业感材料,近年来也成为杨心广常用的创作方式。植物原本的自然属性逐渐消解,幻彩绿黄、粉绿、淡紫、淡蓝、彩虹铜等人工的、非自然的斑斓颜色给作品增添了一层社会属性,自然已被纳入了人类工业化的生产链条。

2019
木板、植物、丙烯颜料
120 x 100 x8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2019
木板、植物、丙烯颜料及水性封闭漆作于亚麻布面
200 x 180 x 8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春风”系列作品中,泥土以其最原生的状态成为画面本身,并将动态的力刹然凝结。土壤不再留在地面,成为垂面。切片式的土壤深处、动物爬行留下蜿蜒痕迹的土壤表面,成为某种已知与未知并存的生态学留证——正如艺术家认为土壤对照于平滑而干净的虚拟世界,是一种赤裸的真实——在此之上,一切活动都将留下物质化的记忆。

2021
布上泥土与丙烯粘合剂
250 x 195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延续着对于自然物的使用与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自然材料与工业物料被艺术家交缠、叠加、并置使用,成为某种意义上当代景观的抽象描摹:草木泥石作为主体,在其工作中以极具生命性的姿态反向侵入和颠覆着现代发展观的叙事逻辑。高低胖瘦的野草“军团”正在展厅中央集结,这些植物雕塑是最新的“勇士”系列,作为形形色色的生命个体,他们以各种造型与姿势伫立于此。在杨心广看来,那些活跃在城市边缘未被认养的野草经历了被排挤的历史,在破土动工的地带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像游击队一样充满了野性的活力。

2023
植物、钢筋、水性封闭漆
70 x 47 x 77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2023
植物、钢筋、水性封闭漆
160 x 75 x 60 cm
致谢艺术家和北京公社
展览
杨心广的作品曾于武汉双年展(202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2012)、首届乌拉圭蒙得维地亚双年展(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2011)展出。他的作品曾展出于深圳雅昌艺术中心、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广州和美术馆、韩国光州国立亚洲文化殿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沙丘美术馆、OCAT西安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罗马国立现当代美术馆、格鲁吉亚国家美术馆、悉尼白兔美术馆、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勒姆布鲁克博物馆等。
收藏
杨心广的作品被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上海龙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法国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法国卢瓦河当代艺术基金会、广州三三艺术中心、上海玻璃博物馆、荷兰De Heus Collection、南京金鹰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和法国DSL等美术馆及机构收藏。
奖项
他获得及入围奖项包括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2015)、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2014)、第二届华宇青年奖(2014)、新加坡SIGNATURE艺术奖(2011)、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奖以及吴作人艺术奖提名奖(2010)等。
资料来源于北京公社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