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身边艺术

参展艺术家 / 陈维

Photo credits: 王阳

陈维,1980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的艺术创作始于杭州,最初从事声音艺术创作与表演,而后转向于影像及装置。陈维的创作常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近年来,他更是不断地以布景和多媒介装置结合的展出形式,将其工作延伸至现场。

陈维称他工作的方法是搭建舞台的过程。以影像的视角切割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并将它从原有的环境中孤立出来,使它的语言变得可见。

陈维早期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荒诞的事物,为生活中的光怪陆离而着迷。但在创作过程中他逐渐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环境,希望从现实生活剥取一个大家习以为常又不曾真正给予关注的时刻或群体。

《雨伞》
2011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00(H) x 130 cm
致谢艺术家

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是陈维的创作方式。而“光”是他在摄影置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介质,并成为布景置入构建的世界。在摄影时布的“光”给艺术家刻意吊诡的再造场景整体蒙上一层朦胧滤镜,成为被隐藏的氛围渲染,使观众在自然而然中感受作品中的情绪表达,又因其不合理的结构而产生距离。

《折叠床之光》
2009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40(H) x 182 cm
致谢艺术家
《金属圆片 No.5》
2012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20(H) x 96 cm
致谢艺术家

一系列“新城市”都市景观摄影作品,是艺术家在暗夜中寂寞城市街道的游走观察,其中的奇异都市景观是在艺术家工作室内部搭建出来的,仿佛中国曾流行的舞厅美学。“新城”项目记录了当下城市的状态,以搭建本身重新描绘城市化进程中存留下来的痕迹。拆迁剩下的一截楼梯,铺设一半的地砖,构成了城市最真实的一面。特别是在某些场景中,黑色的幕布残留着舞台的痕迹,对“舞台感”的保留让人们混淆了真实和虚假的关系,观看在生活和舞台之间转换。

《一居室》
2015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64(H) x 80 cm,65.2 x 81.5 x 4 cm
致谢艺术家
《新漆》
2017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50(H) x 187.5 cm
致谢艺术家

延续以往对城市的观察,陈维以艺术家的视角思考生活方式在数字时代进程中的变化。当人们面对交流空间的阻断,生活于屏幕后的个体是否仍然需要拥有亲密的关系以及真实的交互?被数字时代无限推崇的即时性与零距离,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岛屿》形成矛盾及被阻断的视觉画面,暗示着:在全球公共卫生境遇下,数字社交的频繁性在持续加剧,并成为人们躲避他者的合理借口。《新广告》则以照片的方式将夜间更换广告的行为冻结成了静止的画面,去挑拨和反抗这种被延长的静止状态。

《岛屿(红)》
2021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50(H) x 187.5 cm
致谢艺术家
《新广告》
2021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150(H) x 187.5 cm
致谢艺术家

展览

近期个展包括:陈维:Make Me Illusory,西岸美术馆,上海(2021);陈维:Good Night,昊美术馆,上海(2021);陈维: Goodbye,香格纳,上海(2019);陈维:浮沉 & 正午俱乐部, 个展及新书发布,Büro, 巴塞尔,瑞士(2019);陈维: 落光,Rüdiger Schöttle画廊,慕尼黑,德国(2018);陈维: 新露,大田画廊,新加坡(2018);陈维同名个展,香格纳北京,北京(2017);陈维:俱乐部,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2017);陈维:午间俱乐部,JNBY艺术空间,杭州(2016);陈维:在浪里,K11美术馆,上海(2015)。

群展:We Chat:对话中国当代艺术,德克萨斯亚洲协会,美国休斯敦(2016);工作中——来自中国的摄影,福克旺美术馆,德国埃森(2015);行文表演与想象:中国摄影 1911-2014,斯塔万格美术馆,挪威斯塔万格(2014);我的一代:年轻中国艺术家,橘郡美术馆,美国加州(2015)、坦帕美术馆,美国佛罗里达,俄克拉何马美术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2014);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2);中华28人,卢贝尔家族收藏,美国佛罗里达(2013);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圣安东尼奥美术馆,美国圣安东尼(2015)等。

奖项

陈维于2011年获得亚太摄影奖,2015年英国保诚当代艺术奖提名,2023年获得金熊猫摄影大奖。

资料来源于香格纳画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