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为了更大的画面 ”

/ 王功新

王功新
1960年生于中国北京,1978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2002至200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2013年获英国伦敦“奥利弗”戏剧金像奖最佳影像设计大奖提名。2014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荣誉博士。现生活创作在北京与纽约。

他是中国影像艺术的先行者和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从事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20多年前,从学习绘画开始艺术道路的王功新,在中国开始使用影像数字编辑技术进行创作。

1995年,王功新开放工作室,展示作品《布鲁克林的天空》©the artist

1987年王功新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深造,在这之前他是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系的年轻教授,他有着极为扎实的艺术功底。初到美国的王功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实践中蜕变,从传统的油画进入到了当代艺术。

他放弃掉以前的东西重新归零,从头开始。王功新从1995年创作了他的第一件影像作品《布鲁克林的天空》并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混合材料进行不同的艺术实践。

王功新个展“轮回"现场 。图片 ©White Cube( Kit Min Lee)

看王功新的作品,有时会被细节的戏谑性所触动,他曾说过:“一个完整的作品是由细节组成的,代表整体的视觉语言。作品承载的意义越多,张力就越大。"

王功新个展“轮回"现场 。图片 ©White Cube( Kit Min Lee)

在王功新的作品中你也常能看到他对中国文化的审视与运用。凯瑟琳.格鲁布(Katherine Grube) 曾这样说:“王功新对容易辨认的中国符号的自觉回避,以及他在创作材料和观念层面所引入的文化因素,不仅仅体现了他疏离艺术主流的愿望,也是他为了明确‘中国人’的身份如何在不同的地理和跨民族环境中体现,而进行的一次自我审视。”

王功新《光的影》106×106×223cm 木椅、大理石、3D 打印灯泡、LED灯、灯光控制器 2020 ©the artist. 图片 ©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王功新《与风无关》180×120×18cm 木材、大理石、铜、马达、LED灯、灯光控制器 2020 ©the artist. 图片 ©White Cube (David Westwood)

刚刚在伦敦白立方结束的王功新在伦敦的首次个展《在·之间》共展出了12件多媒体作品,反映了王功新对文化差异的持续探索。他认为光在东方和西方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西方文化追求照明与清晰度;东亚文化则乐于接受阴影与微妙感。现在王功新还在不断探索光线与思维方式之间的文化关联。

王功新《可读的风景》242×407×14cm 木材、大理石、铜、LED灯、灯光控制器 2019 ©the artist. 图片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这些作品又一次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观念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可读的风景》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艺术家精心安排的小细节,作品由三块大理石板组成,每块大理石板上镌有与风景有关的文字,包括“地平线”、“河流”和“农田”,观众只能在一系列内置灯光的照耀下才能识别。安装在作品光滑大理石表面上的是各种普通物件的3D打印模型,有华丽的画框、灯泡和电线、水龙头和肥皂块。王功新表示,位于作品左上角的一排真实的衣架,是对马歇尔·杜尚在1917年使用相同类型的衣架所创作的著名现成品《Trap》的一种致意。

王功新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文化差异的持续探索。他的装置作品在与观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所关注的重点涉及到生活在全球化世界当中的复杂性,以及知觉现象与人类境况之间的关系。

王功新的作品曾在圣保罗双年展、台北双年展、上海双年展、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日本和多利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纽约MoMA PS1、伦敦V&A美术馆、纽约皇后美术馆、德国ZKM媒体艺术中心、柏林世界文化宫、英国泰特利物普美术馆、澳洲NGV国家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柏林汉堡火车站国家美术馆、白立方画廊、日本福岗美术馆、伦敦ICA当代艺术中心、纽约布朗美术馆、上海当代美术馆、OCAT上海馆、尤伦斯艺术中心与中国美术馆等展览与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