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空形》纪录片视频
建筑物中,一面400㎡的墙体,如何令人心潮澎湃?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将其转化为有效地吸引人群的装置?浦江之畔上演的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答案。
这个独一无二的永久作品由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集团)与欣稚锋艺术机构(ART PIONEER STUDIO)共同呈现,并邀请国际著名艺术家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为前滩中心280米高的甲级写字楼大堂量身定制公共艺术作品《临界•空形》(Liminal - Space Figuration)。
前滩中心占地2.83平方公里,是浦东前滩国际商务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位于黄浦江以东、川杨河以南、济阳路以西、华夏西路以北。前滩中心由前滩太古里商业广场(10万平方米)、一栋高约280米的甲级办公楼和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构成,启用了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做法——艺术品布置和策展模式介入高端综合体和城市功能开发之中。“未来成功的商业不会是单纯的购物、展示功能,通过配置艺术品和定期引入艺术品策展的模式,将极大地提高商业的体验性,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信息热点,扩大影响力,提高人流聚集能力。” 欣稚锋艺术机构的创立人汪斌女士如此说道。
在前滩中心的项目中,建筑与艺术到达了高度的统一。 整体建筑设计由知名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Fox(KPF)设计,设计的灵感来自流动(水),分流(木纹)和转换(石材层)的概念。线性“流线”穿越整个场地,将所有三个建筑组件(酒店,办公室和裙楼)用视觉语言结合在一起。欣稚锋艺术机构邀请艺术家大卷伸嗣为前滩中心280米高的甲级办公楼大堂中的400㎡的艺术墙量身定做了《临界•空形》,是艺术家首次在中国实现的如此大规模的的永久性艺术作品。在这件永久作品中,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如何将人工转化为自然,创造了一个轮廓多变的场域。
《临界•空形》由陆家嘴集团和欣稚锋艺术机构联手打造,上百名工程制作人员历时27个月,在疫情期间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20年年底在上海浦东新区前滩中心完成,目前前滩中心办公楼已启用。
本次采访围绕着《临界•空形》,大卷伸嗣为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与艺术故事。
大卷: 这次作品的位于一个建筑物之内,该建筑设计的概念是“水”和“石”。我试图通过我的艺术作品去强化这个概念。因而在我的艺术创作中,和自然物之间要构成怎样的关系,如何通过作品象征自然——这些问题成为我的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这个作品我想将“转换”的过程、将能量的流动呈现给观众。在四季流转的环境之中,将场地原本的特质和观众进行连接。我认为这是此次在建筑内部制作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概念。
1:100模型视频以及作品3D效果模拟动画,用实体模型和3D效果模型进行项目的深化,验证光线的反射与流动,以实现艺术家作品概念和视觉效果。
大卷:《临界•空形》(Liminal - Space Figuration)这件作品是Liminal Air系列作品的衍生。在Liminal Air系列作品中,探讨了物质、风、光诸如此类的日常元素,如何在与我们价值观不同的次元中存在。而《临界•空形》与其说是对物质的质疑,不如说是对空间本身所有的多样面容的探索。 空间本身会根据不同时节而流转变换,甚至,在和人们的互动关系中破坏边界,将人和环境相连接,成为各种元素相互融合的场所。在这个意义上,《临界•空形》可以说是超越了Liminal Air系列作品,完成了一个全新的形态。变化多样的场所之中。
大卷: 人们是通过各自的经验去进行解读艺术的。当我们在空间中去创造一个作品时,其实也是通过这个空间去给以了观众一种全新的经验。所以说来参观的人、和作品相关的人、哪怕只是在边上站着的人,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固有经验,再次来到这里接受一种新经验。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品对于那些来到现场的人们而言,是通过身体重新了解自己的装置。
在《临界•空形》这件作品里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即一块板如何从人造之物转化为自然之物。象征着人造物的“一块板”,这块板是只有人类才能制造出来的。我需要通过将其施以变化,对其施加能量,使其逐渐接近自然之物。因而,我将自己作为一种能量,去和这块板对峙,用自己全身的力量,用自己的身体去敲打它,去弯折它,并将这个艺术过程雕塑化。我不断地制作这些板,总共制作了大概有50枚左右。所以在这个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也是体现了身体、能量和物质之间如何转化的关系。
大卷: 在《Echoes-Infinity》中,人们成为了变动的能量,继而形成了场所。在场所形成之时也有多种多样的偏好,多种多样的行动。不仅仅是语言的不同,人们的个性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比如说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在文化中有很良好的古老传统,有人会觉得“反正很古老,丢弃了也无所谓”,当然也会有人觉得“要必须好好保护”。认为“要好好保护”的人们到了这个作品中就会小心翼翼地在其间行走。有着“反正已经老了,再画新的吧”看法的人们则会其抹灭。所以说《Echoes-Infinity》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而是可以折射出人们自然行为的一个舞台,上演了一场非常现实的剧目,可以客观地去审视何为自我的装置。
大卷: 是的。使用这个空间的人们,去买咖啡路过这个空间的人们,他们也全是作品的一部分。对于我而言,一件雕塑作品并非就是我的艺术作品,在空间中一切有可能发生的现象、人们和作品发生互动的行为、在那里添置摆放的物件,这些都组成了完整的艺术作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也折射出这种变化。
大卷: 我觉得公共艺术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象征物,可以接纳所有人的。它的本质也不在于政治,不在于宗教,而是超越了这些范畴可以和所有人进行连接的场所。
大卷: 很多土地、很多历史、很多记忆都随着城市再开发而被抹去。对于这些变为空白的土地我们要如何再次唤醒人们的记忆呢?人们在失去土地的时候,失去的不单单是记忆,而是失去意识。曾经存在过的东西都被认为不曾存在过。比如说像是地震之类,这些问题曾被媒体报道,媒体又被新的信息冲刷,那些曾经报导的问题变为固化为“过去”。但是这样的场所,其实并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现在、此刻的意义在那个场所中也一定是存在的。而寻找出那个场所现在所拥有的意义,便是成就其未来的关建。连接所有人,连接所有人的记忆。即使对于自认为和这些毫无关系的人们,我也想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反思自己和这个场所之间关系的契机,提供一个再次返回到这个场所之中的契机。《Memorial Rebirth》这个作品其实是在探索上述的两三个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个让人意识到“场所为何”的装置。
大卷: 所谓公共艺术是和土地有着密切关联的,在不同的地方制作,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作品,和美术品中的收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通过艺术品的介入要如何突出场所的特质,或者说要如何将其转变为可以连接人们的场所。世界各地的场所情况都是不同的,就算同在上海,不同的场所也会成就不同的作品,场所、空间、人、文化,这些都是艺术创造的背景。
大卷: 这次的作品是和APS的首次合作。虽然远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APS团队真的非常棒,从作品的制作到安装施工都非常地顺利,这个速度也是令我大吃一惊。我们非常频繁地使用zoom开网络会议,对于完成部分的东西他们都会把照片和数据发送给我。使我很方便地就能做出指导。今后我还非常期待能和APS合作,一起完成更大的挑战,一起创造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
大卷: 在2022年,我会在四川的美术馆举办一个个展。详细的信息还不能透露,请大家多多关注。
延伸阅读
关于艺术家
大卷伸嗣是日本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1971年出生于日本岐阜,目前居住与工作于东京,同时任教于东京艺术大学。大卷伸嗣的作品具备诗意与公共性,完美表现出空间与作品的对话,他的创作于独特细腻得美学形式中展露出对于时间存在与消逝的深刻体会,以及社会的温暖关怀。他的作品已经在很多重要的国际性艺术展览与跨界合作中呈现,并被纳入重要公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