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左起:艺术家胡为一,策展人莫万莉,欣稚锋艺术机构、APSMUSEUM创始人汪斌,艺术家邱岸雄,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张俊杰,博埃里(Boeri)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胥一波博士
“与光合谋——James Turrell给建筑带来了什么?“论坛现场
“与光合谋——James Turrell给建筑带来了什么?“论坛现场

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詹姆斯·特瑞尔以其富有诗意的作品,震撼和颠覆了人们对光、色彩和空间的体验与感知。《纽约客》评论家卡尔文·汤普金斯(Calvin Tompkins)曾写到:“他的作品不仅与光或者捕捉光有关;他的作品就是光——以感知形式呈现的、实际存在的光。”然而不仅如此,无论是位于北京Temple东景缘(智珠寺)的《Gathered Sky》,或是在连接休斯顿美术馆(Houston Museum of Fine Arts)旧馆与新馆的地下通道中的《The Light Inside》, 特瑞尔的作品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空间和场域中。那么,通过光线,詹姆斯·特瑞尔为建筑带来了什么,而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下,艺术又能够为公共空间与城市带来什么呢?这正是APSMUSEUM的最新一期论坛“与光合谋”所试图讨论的主题

“与光合谋——James Turrell给建筑带来了什么?“论坛现场

这次论坛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张俊杰先生主持,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了佩斯北京、佩斯香港及佩斯首尔合伙人和总裁、北京公社画廊创办人冷林先生,博埃里事务所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胥一波博士,艺术家胡为一先生,青年建筑学者、策展人莫万莉女士

APSMUSEUM将邀请佩斯北京、佩斯香港及佩斯首尔合伙人和总裁;北京公社画廊创办人冷林先生发言

论坛以对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及其对当代中国艺术的意义的讨论开始。基于佩斯画廊与特瑞尔的长期密切合作,冷林先生首先对特瑞尔的作品进行了介绍。特瑞尔是1960年代的“光与空间运动”的发起者与参与者,他的作品致力于通过空间、色彩与感知的感官体验,以光为媒介重塑“画布”与空间。如果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特瑞尔的作品创造出了一种对色彩、光线与空间的极简而纯粹的感知,冷林先生则指出在他看来,特瑞尔可以被理解为一位新媒体艺术家。特瑞尔曾经说到,“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控制光线,我必须有一种方法来制造光线,所以我使用的媒介几乎就像一个画布的支撑。当我准备安置作品的墙壁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做得非常完美以至于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们。”正是在感知性的氛围呈现与精确性的技术掌控,使得特瑞尔的作品对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作为一位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胡为一对这一观点表示了认同。在参观正于APSMUSEUM展出的特瑞尔的作品之时,他首先关注地便是隐藏在这件作品中的技术条件。他认为特瑞尔的作品能够最终呈现如此动人的氛围恰恰在于其背后的成熟的技术与产业支持。而在当下中国,正是后者的缺失使得艺术家在创作之时往往需要“因地制宜”

博埃里(Boeri)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胥一波博士发言
策展人莫万莉女士发言

随后的讨论话题则转向了建筑与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互相影响。意大利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与诸多艺术家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作为其事务所的中国合伙人,胥一波博士从他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事务所在最近一次投标中与艺术家托马斯·萨拉西诺(Tomás Saraceno)的合作经历。在他看来,正是在项目设计初期与艺术家的合作,才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了空间的可能性,并成为了赢得这一项目的关键王牌。莫万莉则基于她在建筑与艺术策展方面的经验,认为尽管当下建筑创意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托马斯·海瑟维克(Thomas Heatherwick)等艺术家也涉猎了建筑领域,但建筑作为功能性的工具与象征性的符号,同时需要满足着这两方面的要求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张俊杰发言
艺术家胡为一发言

正如此次“空间领导者”展览的策展陈述所写到的,城市是过去的作品、当代的作品以及将要到来的作品的集束,每个城市均是由不同代人存在形成的艺术作品,而新城市也“展”于一代代人自己的作品之中,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此次论坛的主要话题之一。主持人张俊杰先生在论坛临近尾声时,将话题转向致力于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并以近年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和滨江公共艺术带的打造为引子,展开了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冷林先生表示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艺术为发挥城市的公共性起到更大的作用。胡为一先生叙述了他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参展作品,分享了在一个非美术馆环境中的创作经验。胥一波博士从2017年参与策展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出发,讨论了城市展览对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与激发城市活力的意义,并且更进一步地以米兰设计周为例子,指出城市公共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了种种与艺术相遇的机遇。莫万莉则提到在全球范围中,不少国家往往通过“百分比政策”,从立法与资金的角度来推动和保障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从光与色彩到空间与城市,艺术以其直觉式的感知力介入着城市与每个人的生活,也由此改变着城市与生活的日常轨迹

冷林为佩斯北京、佩斯香港及佩斯首尔的合伙人和总裁。北京公社画廊的创办人。也是集体创作方式的艺术小组「政纯办」(POLIT-SHEER-FORM OFFICE) 成员,成员包括艺术家洪浩、肖昱、刘建华和宋冬。

张俊杰,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注册建筑师分会会长;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规划与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超高层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

胥一波博士,中国“垂直森林”和“森林之城”的践行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博埃里(Boeri)的中国合伙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在欧洲与中国有数十年 的绿色设计实践经验,曾任职于米兰的齐诺.祖奇事务所(CZA),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从 2010 年开始,担任博埃里建筑事务所(SBA)高级建筑师,负责米兰垂直森林项目。

曾任教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院,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城市更新与绿色建筑论文,翻译编辑了数本意大利文著作,包括垂直森林专著:一座垂直的森林。

曾参与国内外多项建筑展览活动,包括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北京设计周,上海 2015城市空间季,上海2116计划,上海2017年城市空间季火星种子计划等。

目前为博埃里事务所中国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负责项目包括:南京江北垂直森林,上海茶园垂直森林,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贵州黔西南森林酒店,丽水森林之城,浦东机场“雨林 lounge”,上海九江路501号华商证券交易所改 造,MORE001绿色办公改造等。

胡为一199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公共艺术学士学位及 媒体文学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胡为一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中展 出和收藏,其中包括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当代美术馆、鹿特丹V2美术馆、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台北亚洲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民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等。胡为一获得2014年第二届华宇青年奖组委会大奖。

对伤害、消逝地迷恋以及对社会现实和城市景观地关注深深影响了胡为一的新媒体创作,他尝试以艺术家和策划人的双重身份去打开一个社会人种志的新途径。在摄影、影像和装置创作方面胡为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我静静地等待光从身体穿过」( Flirt) 系列作品将冷光线真实地穿过如肌肤、嘴唇、蝴蝶和骨头等各种不同质地的物件操纵着观者对真实和潜意识的感知。

莫万莉是一位青年建筑学者和策展人。她曾策划“甜蜜的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和“止物”(北京OCAT研究中心,2018)等展览,并担任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和上海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助理策展人。自2018年,她担任Architecture China杂志执行编辑。她曾在包括《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城市-环境-设计》、Retrospecta、《Wallpaper卷宗》、《艺术新闻》等刊物多次发表文章。莫万莉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候选人。她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