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ioneer studio art in progress...

欣稚锋艺术机构(APS)

x

艺术家 卓于沾、吕洪良、吕旭

一直以来,欣稚锋艺术机构(APS)都在为不同业主方提供专业的艺术品顾问服务。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洛雅柏威年酒店(由悦榕庄酒店和度假村集团管理)项目中,欣稚锋通过对数位艺术家们创作哲思的深入探讨,致力于完善一个令人感到舒适,惬意,并且眼前一亮的环境体验。为作品也为入住的客人呈现一个舒适的“家”,以及唤起到访旅客对于艺术的想象。

本文我们将分享在此次项目中三位艺术家:卓于沾、吕洪良、吕旭的创作。

卓于沾

© 卓于沾 (Chok Yue Zan)

卓于沾,199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作为此次项目中最年轻的艺术家,同时,他亦为2017年度马来西亚大华银行(UOB)绘画大赛的年度金奖得主。他的作品通常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媒介,其技法与思考的方向源自于通过自然景观来反思并唤醒回忆。

卓于沾,《We Used To Be Together, Strong Like Stones II》,布面丙烯、木炭、油画,140(H) x 120(W) cm,2018

艺术家与自然环境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昵。在卓于沾小时候,马来西亚家乡的自然风情,与长辈亲人的温馨时光,周围茂密的森林,云卷云舒的天空与大海,一方面是他成长岁月里隽永的风景,另一方面,这些难忘的儿时记忆,同样成为艺术家之后创作题材的宝贵灵感汲取。

卓于沾,《Memory Of The Ocean III 》,布面丙烯、油画,95(H) x 180(W) cm,2018

细看艺术家的作品,在云端之间细数枝叶,我们得以窥见:卓于沾的创作一直围绕在对“回忆”的思辨上。在这个大题材之上,艺术家的创作线索又交织出一些小的主题:像是云朵,海洋,林木,它们又延展至环境,空间,时间和人际关系等更为广阔的想象领域。

卓于沾,《Cloud, no. 3》,布面丙烯、油画,120(H) x 150(W) cm,2018
卓于沾以版画木刻技法雕刻树枝和叶子

卓于沾对那些创作中的综合媒材十分敏感,各种肌理与作品的层次感对艺术家而言至关重要。而在此次项目中,他两幅作品《Clouds, No 3》、《In My Place III》都运用了混合媒介的呈现方式,但拥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作品《Clouds, No 3》首先在画布涂上浓厚的丙烯,最终大约12层,之后再用油画把渐变色和云朵画上去。最后以版画木刻技法把树枝和叶子雕刻呈现。而作品《In My Place III》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布上油画(森林),第二部分则是利用丙烯在半干的状态下把树皮的纹理呈现在画面中间凹进去的木板上。

卓于沾,《In My Place III》,布面油画、木板丙烯,150(H) x 150(W) cm,2018

对于卓于沾来说,绘画是一种透过手和笔把感情与温度传达到另外一件物体之上的过程,并通过制造纹理或笔触来增加画面的感触。直到今天,我们能看见绘画的形式非常多样化,从写实到抽象。并且,不同的技法所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带来不一样的理解方式。艺术家在使用材料作画时,附加了某种生命意义,而这种“生命意义”同时也可以展现与凝结在艺术家的作品内。

卓于沾,《In My Place IV》,布面油画、木板丙烯,130(H) x 90(W) cm,2019
卓于沾,《In My Place IV》,布面油画、木板丙烯,130(H) x 90(W) cm,2019

吕洪良

© 吕洪良

艺术家吕洪良的作品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怀着一种对生活的执念,自幼习画的艺术家面对现在纷繁的创作媒材坚定的选择了将绘画持续下去。

在艺术家吕洪良创作时,他看重的是将作画时的心理状态尝试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很多普通的静物作品里,艺术家通过大面积的色块、奔放的笔触去描绘花卉、以及植物的叶子,器皿的边缘。这不仅让整个画面中充满了对色彩跃动的层次对比,各种交错的色块变化也让人充分感受到画家内心洋溢的情绪。

吕洪良,《花影》,布面油画,120 x 90 cm,2013
吕洪良,《倚南窗》,布面油画,150 x 150 cm,2014

在2015年前后,吕洪良的作品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借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他的心境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当时,他和朋友一起去青岛写生,到了海滩上,他顿时被那辽阔的大海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正如艺术家所袒露的:“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多多少少有点限制,而眼前海水的波动起伏,显得无比的自由奔放”,从那个时候开始,艺术家着笔于不同的潮起潮落。并以此来寻找自然与心境的契合点,画海——让他在自我表达与对现实世界描摹之间取得了一个更好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的想象让他获得了更大的表达自由,能够往现实世界中填充更多的意象与自己内心的情绪,在这个时候,从他的画笔中流露出来的已经是一种愉悦的色彩,是他内心奔涌流动的情感的宣泄与表达。

吕洪良,《观沧海3》,布面油画,50 x 70 cm,2020

吕旭

© 吕旭

在艺术家吕旭的作品中呈现的又是另外一种感觉——冷静。一方面,吕旭对具象写实描绘的对象怀有一定的情怀,而另一方面,创作的命题与指向又要求他对成型的场景保留一定的发挥与想象空间。山峦的精神层面上的意象让艺术家对空间有了更多的微妙层次。

吕旭,《远山》,布面油画,450 x 250 cm,2019

山峦,树林,云层的物质意涵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而俯瞰的视角,同样也是艺术家特意的布景安排。远山的光线,树林中斑驳的幻影,汇聚在一起,流露的不仅仅是一种祥和的氛围,它还指代艺术家所试图呈现的具象实景与抽象情绪之间的联系。

在吕旭看来,具象的写实与抽象的表现其实是可以在绘画中合而为一的。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写实的部分在描摹推进到一定程度时,一些细节得以跳脱出来:比方说树木的树叶,云霞的边缘,物体的阴影等局部,放大来说,它们都越来越模糊,变得朦胧不清,具备某种抽象的特质。具体的部分,如果不断刻画,在一个阶段之外,它们都非常难以叙述。具象与抽象这两种方式在某种条件下是互为表里,相互关联的。

吕旭,《空山行吟图》,烟草、坦培拉,32.6 x 13.7 cm,2019
吕旭,《碧云深》,烟草、坦培拉,31.5 x 16.7 cm,2019

同样是对自然的表达,不论是卓于沾、吕洪良还是吕旭。他们都通过自己对周边环境的体悟与观察,将自然的场景融入了不同的心理要素,通过绘画与综合各种媒介来进行尝试与解读,将留存在艺术家彼此的心目中想要留存的理想氛围传递出来。这些画面中不仅仅包含着回忆,还有对记忆的唤醒,对现实的期许与对未来的展望。